長豐縣造甲鄉:構筑“紅色矩陣”為黨員教育賦能增效

加強黨員教育管理是黨的建設基礎性、根本性、經常性任務。近年來,長豐縣造甲鄉堅持黨建引領,立足自身紅色資源優勢,著力構造黨員教育矩陣,將紅色村莊、紅色產業、紅色景區、紅色站點融為一體,構建起立體式多元化黨員教育體系,推動黨員教育走深走實、提質增效。
建設“紅色村莊”,打造黨員教育“直通車”。今年以來,造甲鄉組織成立紅歌合唱隊,通過唱響紅色序曲,傳承紅色經典,展現北鄉新貌,打造“會唱紅歌的村莊”。結合“長豐最強音”理論宣講團下沉村居和文化惠民工程“送戲進萬村”開展契機,將黨員教育內容融入文藝節目中,做到寓教于樂。舉辦“紅色集市”活動,整合黨群服務中心、婦女兒童之家、農家書屋、老年學校、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等服務資源,拓寬服務渠道、搭建服務載體、豐富服務內容,讓黨員群眾在村居能學、能樂,還能進行政策咨詢、幫辦服務,豐富精神文化生活。
發展“紅色產業”,建好黨員教育“微課堂”。依托筱齋故里紅色資源優勢,融合特色農業發展,成立“崔興文太空蓮龍蝦養殖合作社”、探索“蓮魚共養、蓮蝦共養”等農業新模式,豐富農業產業結構。積極建成“北鄉國防培訓”“蓮之韻荷花朵朵”黨員教育實踐基地,著力打造北鄉特色的黨員教育示范區。針對不同產業發展需求,定期開設“實訓課堂”,成立“崔興文抖音工作室”,舉辦電商技能培訓,全過程地做給黨員看、帶動黨員干,推動隊伍聯育、產業聯興。今年以來,在黨員教育實踐基地已開展“基層黨員同上一堂課”3期,培養農村黨員致富帶頭人10余名。
打造“紅色景區”,打通黨員教育“新路徑”。圍繞中共合肥北鄉支部紀念館、長豐縣烈士陵園、國防教育實踐基地、筱齋講堂、雙河1904鄉宿、覺醒之路、“紅源?樸宿”工坊、月亮灣露營地、音樂公路等參觀體驗項目,打造紅色景區,構筑黨員教育“陣地”。依托中共合肥北鄉支部紀念館,充分整合歷史紅色資源,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復原北鄉農民運動、雙河集農民暴動等局部戰斗場景,讓黨員接受“沉浸式”革命傳統教育。廣泛發動群眾捐贈文物史料數十件,梳理合肥北鄉支部的建立發展、雙河集農民暴動經過等黨史故事10余篇,豐富黨員教育“教材”。近年來,依托“紅色景區”開展革命傳統教育系列活動20余場,超500余名黨員接受黨性教育洗禮。
提升“紅色站點”,夯實黨員教育“壓艙石”。聚焦站點建設,提檔升級遠教站點14個,統一規范配置遠程教育設備14套,全面提升遠程教育站點服務功能。常態化落實“固定學習日”制度,制定月度播放計劃,開設先鋒課堂,探討更受黨員歡迎、更符合黨員需求的黨課。強化黨員教育講師隊伍建設,注重從基層黨組織書記、優秀黨員代表中遴選講師,組建“黨員講師團”,通過講授示范課、分享精品課、開展座談交流等形式,不斷提升講師授課技巧和水平。實行“AB”崗動態管理機制,明確社區黨總支書記為遠教工作第一責任人,選優配強1名政治素質好、業務能力強的站點管理員,不斷提升農村遠程教育站點的施教水平,真正讓黨員學有所獲、學有所成。 (撰稿人:徐先傳,審核人:扈孝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