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豐(雙鳳)經開區共和城社區:黨建賦能“紅色網格”,小區居民“幸福滿格”

近年來,長豐(雙鳳)經開區共和城社區文一名門北郡小區堅持“黨建引領一盤棋,網格治理一張網”,搭建以社區、業委會和物業為一體的“三方聯動”機制,用黨建“紅線”串起小區治理“同心結”,不斷激活小區治理的“神經末梢”。
紅色網格強基礎,服務群眾解民憂。小區黨支部成立以來,整合多方資源,構建起“黨組織領導、網格化管理、居民參與”的紅色網格。將黨支部建在網格上,設立1名基礎網格長,8名紅色小管家,11名樓棟“小星星”志愿者,帶領15名在冊黨員、物業工作人員收集居民意見、協調解決問題、宣傳政策法規等工作,實現了小區治理的精細化、個性化。同時,巧用名門北郡小區黨群服務站,在其中建立“紅色議事廳”,配備3名紅色小管家,定期組織黨員、居民代表、社區干部、物業公司等開展議事協商,共同商討解決小區治理中的難點問題23件。小區內原設的地面建筑垃圾池,緊鄰高層住宅樓38棟,周邊居民多次反饋,垃圾池對生活造成影響,且存在環境污染問題。小區黨支部托“紅色議事廳”平臺,組織召開了物業聯席會議,經深入研討與廣泛征求意見,最終決定采取拆除38棟旁既有垃圾池,并在地下車庫新建地下垃圾池,拆除后的原址規劃為地面機動車停車位。同時,調整了建筑垃圾的傾倒路線,加大了垃圾外運的頻次,加強了對垃圾池周邊區域的清掃保潔工作,不僅維護小區環境的整潔與美觀,也從根本上解決原有地面垃圾池所引發的問題。
智慧治理顯神通,小區治理出新招。積極探索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社區服務新模式,充分利用樓棟“三亮一做”,在每棟樓中增設樓棟信箱,張貼便民信息紙。同時,推行“黨建+互聯網”模式,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手段,對小區資源進行整合和優化,建立了小區居民信息數據庫,實現了小區服務、管理、監督的信息化、智能化。有居民在樓棟信箱中反映,機動車保有量與日俱增,地庫使用率幾乎達到滿負荷狀態,地庫地坪漆面出現不同程度的開裂、破損;同時因原有設計規劃問題,逢梅雨及夏季,地庫返潮現象嚴重,濕滑積水現象多發;另外車輛識別道閘、照明、排污泵、風機等設施設備亦存在損壞頻發狀況,亟待采取措施加以解決。針對以上情況,運用“小區黨組織+業主委員會+物業服務企業”共同參與的三位一體機制,多方聯動實地走訪,決定對地庫地坪漆整體規劃升級改造,鏟除原有大面積破損路面,重新施工底層,并施以磨光、上色、固化等工藝,使得地庫主干道地面煥然一新。同時,在返潮季節來臨之前,運用數十臺大型工業風扇、開啟地庫風機,針對性加強地庫保潔除濕工作,最大程度避免地面潮濕,確保車輛行人安全;另外,將地庫燈光照明整體升級成最新型LED智能燈管,對車輛道閘識別系統升級成市面最新版本,再增設新型識別攝像頭數十枚,最終在地庫環境、安全問題上達成共識。
志愿服務強作風,激發黨員樹新風。名門北郡小區黨支部注重發揮志愿服務在社區治理中的作用,以建設“黨性強、作風硬、服務佳、形象好”的優質志愿先鋒隊為目標,招募和組建8支“胸懷群眾敢擔當、勇譜華章促發展”的優質黨員志愿服務隊伍,涵蓋志愿者64名。每周、月、季度定期組織黨員參與志愿服務活動,黨員們深入小區,參與到義務巡邏、環境整治、文化活動、幫扶慰問等活動中,展現新征程中基層黨員的黨性、先進性和奉獻精神。同時,在黨群服務站內設立“黨員先鋒崗”,在冊黨員與流動黨員將實行輪流值班制度,確保每日均為“黨員志愿服務日”,促使黨員在實踐中深化黨性修養,強化服務意識,為群眾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今年以來,小區黨支部開展14次黨員上門走訪慰問活動,為小區內孤寡老人、留守兒童送去祝福和禮物;開展20余場志愿服務活動,精準對接各年齡段、各層次居民的實際需求,活動內容豐富多元,涵蓋政策宣講、演講比賽等文化活動,磨刀理發、修繕空調等便民服務,充分調動黨員的積極性,激發群眾的參與感,進一步深化黨群關系、干群關系,營造更加和諧融洽的小區氛圍。(撰稿人:江雨晴 審核人:吳先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