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豐縣杜集鎮:黨組織領辦合作社 聚力發展促增收

近年來,長豐縣杜集鎮堅持黨建引領,緊扣“黨組織有作為、黨員起作用、集體有產業、群眾得實惠”工作思路,率先在東黃村、迎新村試點開展黨組織領辦合作社,不斷壯大集體經濟,帶領群眾增收致富,推進農村產業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
堅持黨建引領,壓實支部責任。為拓寬鄉村振興新路子,杜集鎮黨委把黨組織領辦合作社作為重點工作深度推進、持續發力,形成組織部門抓統籌、農業部門抓指導、相關部門抓政策扶持的格局體系。鎮分管領導多次實地走訪調研東黃村和迎新村鄉村振興工作,將其納入鎮重點工作,在業務指導上始終強調要保障黨建工作先行,做到黨建引領發展、黨建融合業務,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充分發揮村黨組織主體作用,先后成立長豐縣東黃興豐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和長豐縣迎新創誠農業服務專業合作社,探索“黨組織帶頭運作、黨員帶頭示范、群眾自愿入股”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機制,確保合作社的發展始終在黨組織的領導下規范運行。整合盤活村內分散的土地、資金、資源,重新優化組合,合作社統一經營支配,最大程度發揮土地的規模化效應,實現集約化經營。注重發揮黨員干部示范引領作用,引導黨員干部帶頭參加合作社,在產業升級、技術改造、服務群眾中爭作表率。
實行分類推進,強化因村施策。充分考慮本村土地、農機、人才、產業等資源優勢,明確合作社類型和組織構架。東黃村整合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致富帶頭人、農戶手中的農機資源,從農戶手中流轉1300多畝閑置農田,組織黨員引導群眾助力合作社農業機械服務業發展,實現淺耕滅茬、高效植保、保護性耕作、飛防植保、土地流轉、秸稈離田、秸稈全量還田等一系列農業機械化作業服務,形成資源高效利用、合作共贏、風險共擔的發展新路徑。今年以來,東黃村水稻種植期間,植保無人飛機打藥2067畝,機械旋耕1282畝,機械二次旋耕306畝,機械開溝1282畝,機械播種1382畝,5戶務工農民打款資金149230元。迎新村學習蕪湖市沈弄村先進做法,結合本村草莓產業種植,統籌做好農產品的銷售、加工、運輸、貯藏等各個環節,村兩委及入社群眾共同參與到合作社的管理和經營中。通過“四議兩公開”、村務監督委員會、小微權力管理平臺規范管理、健全制度,帶動群眾致富增收。
圍繞機制體制,實現合作共贏。大力推行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多元化模式,實行“黨組織+合作社+農戶”模式,修訂完善合作社章程,明確合作社類型和組織構架、確定股權設置、人股方式、盈余分配等工作機制。同時,黨支部發揮組織優勢,將分布在產業鏈上各個環節的“土專家”、“田秀才”進行集聚整合,引導專業大戶和農村“能人”加入合作社。支部班子成員與合作社組織負責人“雙向進入、交叉任職”,村黨支部書記擔任合作社監事長,村“兩委”委員、致富能手等擔任合作社理事會成員。靈活入股方式,允許村民以勞動力、資金等方式參與入股,形成“黨組織+合作社+農戶”的利益聯結模式,進一步實現利益共享和多方共贏局面。目前,共吸納股民26人,村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占股53%,股民占股47%。同時,對參與入股的村民,優先選拔人員作為技術員進行免費培訓,極大調動村民參與的積極性。目前,共開設高素質農民培育農機技能人才培訓班3次,參加農機培訓人員50余人。(撰寫人:徐曉雅;審核人:章斌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