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精品一区_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久久久_高清久久一区_四虎影视4hu4虎成人

↑安徽先鋒網 ↑合肥先鋒網

安徽夯實基礎,確保脫貧質量“成色足”

日期:2020/3/25 16:24:25     稿源:安徽先鋒網     人氣:138

 

今年6月底前,全省將完成“三保障”等直接關系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完成的各項工作——

安徽:夯實基礎,確保脫貧質量“成色足”

 

 

 

[ 字體:   時間:2020-03-25 稿源:安徽日報 ]

  到2020年穩定實現農村貧困人口“兩不愁三保障”,是貧困人口脫貧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標,直接關系攻堅戰質量。不久前,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指出,“三保障”問題基本解決了,但穩定住、鞏固好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鞏固“兩不愁三保障”成果,防止反彈。

 

  近日,我省開展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抗疫情、補短板、促攻堅”專項行動,出臺了《關于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抗疫情、補短板、促攻堅”的實施意見》,要求推進“三保障”及飲水安全問題解決,6月底前,完成“三保障”及飲水安全等直接關系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完成的各項工作。根據該意見,將按照逐村逐戶逐人逐項的要求,健全動態監測、過程管控、對賬銷號機制,持續開展排查整改,切實做到動態清零。保障義務教育,做好控輟保學和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教育資助發放工作;保障基本醫療,落實基本醫保制度、“351”“180”政策、一站式結算和貧困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保障住房安全,全面完成貧困戶危房改造。

 

  住進了新居,安居又樂業

 

  春分已過,春意正濃。地處大別山深處的霍山縣與兒街鎮鳥觀咀村易地搬遷安置點,一派春天氣象。一排嶄新的瓦房坐落于山水之間,房前是一條寬闊的公路。走進路邊一套新房的院子,脫貧戶王立準和妻子正在廚房里烙鍋巴,滿屋子飄著香氣。

 

  王立準家的新房就靠近村部,出門就是公路,室內干凈敞亮,王立準領著記者挨個屋子轉轉,三間屋子都鋪上了地板磚,彩電、空調、抽水馬桶也配齊了。 “現在可算有個家樣了。 ”王立準告訴記者,他患有強直性脊柱炎,老父親也癱瘓在床,搬遷前一家人住在老山溝里。 “老房子就在半山腰上,年久失修,也沒錢改造,一遇陰雨天,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 ”2016年,隨著當地易地搬遷項目啟動,他們舉家從山溝里搬到村里,終于住進了“安樂窩”。“村里還幫著我們夫妻培訓就業。現在我倆做鍋巴,一個月收入五六千元。 ”

 

  霍山地處大別山主峰腹地,很多像王立準一樣的貧困戶居住在深山區、庫區和沿河低洼易澇區,交通不便、飲水困難、產業難以發展,還容易遭受自然災害。這幾年,通過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很多像王立準一樣的貧困戶“挪了窮窩”“換了窮業”,不僅實現了安居夢,還走上了致富路。

 

  霍山縣扶貧移民開發中心副主任程圣國告訴記者,截至去年底,霍山縣累計建設集中安置點156處,1670戶5459人搬進新居。搬遷戶后續發展仍需政府持續支持和幫扶,今年將進一步加強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后續扶持,基礎設施配套還需進一步完善和提高。搬遷只是手段,脫貧才是目的。霍山堅持搬遷與發展兩手抓,通過發展特色產業以及就業扶貧等措施,讓貧困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脫貧,真正能夠安居樂業。

 

  為讓貧困群眾住上安全房,我省大力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制訂了農村危房改造實施方案,聚焦四類重點對象,危房改造做到應改盡改,70個有扶貧開發任務的縣(市、區)全面解決住房安全問題。2019年共完成貧困戶危房改造3.06萬戶、完成率144%;易地扶貧搬遷涉及貧困人口2000人,已全部入住。

 

  醫保兜了底,看病不再愁

 

  62歲的尹為華是渦陽縣星園街道尹溝社區尹塘村的貧困戶,患有糖尿病、腎病,長期需要到醫院治療。 “參加新農合后,能報銷一部分醫藥費,但每年也要花十幾萬元。 ”尹為華說,多年看病花光了積蓄,還欠下大量外債而致貧,如今他享受健康扶貧政策,花費少多了。

 

  尹衛華告訴記者,每年花費3000元封頂,其他費用由政府承擔。 “要不是國家扶貧政策好,孩子他爸可能早就不在了。因為我倆都喪失勞動能力,村里給我們辦了低保,還提供了公益性崗位,疫情期間負責看路護林,每月也能掙幾百塊錢工資。 ”老伴高影感激地說。

 

  渦陽縣城西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副主任羅會臣告訴記者,渦陽嚴格執行“351”“180”等健康脫貧政策,實行“三保障一兜底一補充”綜合醫療保障政策,有效緩解了貧困戶看不起病的問題。 2019年已落實“351”政府兜底補償1541人,落實“180”慢病補充醫保34600多人,對65600多名貧困戶提供簽約醫生服務,發放貧困人口慢性病證27100多人,推進大病專項救治工作。

 

  為讓貧困群眾病有所醫,我省嚴格落實“351”兜底和“180”補充醫保政策,619余萬人次享受“351”“180”政策;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實施“百醫駐村”“千醫下鄉”“萬醫輪訓”等鄉村醫療衛生能力建設百千萬工程,擴大村醫來源、提升服務能力,消除村級機構人員“空白點”;加強鄉村醫療衛生機構標準化建設,推動縣域醫療資源充分整合、集約使用,提升貧困地區縣域醫療衛生服務能力。

 

  資助更精準,上學有保障

 

  “太好了,終于可以在家安心上網課了。 ”3月份,學校通知學生準備上網課,讀八年級的劉思雯收到一個驚喜,這是蕭縣教體局包保干部劉曉龍送來的一臺平板電腦。有了這臺平板,她就能在家安心上網課了。

 

  劉思雯是蕭縣大屯鎮大屯村人,父親車禍去世,母親改嫁,她從小一直跟隨奶奶生活。幸運的是,作為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家庭學生,劉思雯一直享受著義務教育“兩免一補”和營養改善計劃政策,可以安心求學。為保障她在疫情期間正常上網課,蕭縣教體局為其贈送7寸蘋果平板電腦,并資助40G流量。

 

  “多虧國家的好政策,孩子從小到大上學沒交過學費,每學期還有600多塊錢的寄宿生生活補貼,讓我的負擔減輕不少。 ”劉思雯的奶奶張書云感激地說。

 

  蕭縣教體局局長趙樹林介紹,蕭縣把國開行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下沉到23個鄉鎮中心校受理,為上萬名困難家庭大學生提供了幫助。今年我們將堅持精準施策,摸清建檔立卡貧困學生底數,開拓在“大數據支持”下的學校精準資助渠道。完成學前、義務、高中和中職學段困難學生資助任務,完成“雨露計劃”和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工作;積極探索困難家庭學生認定辦法和途徑,提高資助精準度,實現資助應助盡助。

 

  貧困人口義務教育有保障,主要是指貧困戶家庭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兒童、少年不失學輟學,保障有學上、上得起學。我省加大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力度,落實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政策,做好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和生活補助發放工作,有效阻斷貧困代際傳遞;扎實做好控輟保學工作,運用控輟保學數據庫,加強對失學輟學、勸返復學的動態管理;加強貧困地區鄉村教師隊伍建設,落實“國培計劃”“省培計劃”“特崗計劃”和定向培養鄉村教師及“三區”人才支持計劃。(范克龍)

 

<
責任編輯:長豐縣委組織部 
processed in 0.0500 seconds,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