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甲鄉黨建引領破解短暫增收瓶頸
為積極化解新冠肺炎疫情對脫貧攻堅的不利影響,促進貧困群眾就地就近就業,拓寬增收渠道,實現穩定增收脫貧,造甲鄉積極基層黨組織引領帶動作用,堅持就業圍著脫貧轉、崗位跟著需求走、措施跟著情況動,將“授人以魚”,轉變為“授人以漁”,用光伏收益開發公益性崗位破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受疫情影響的短暫增收瓶頸。
分配方案早確定。“今年光伏分配方案下的真及時,很切合實際,村里開辟不少新的公益性崗位,一舉三得,村里工作得到高效推進、貧困戶自身動力得到挖掘、收入也有穩定來源。”雙河社區黨總支部書記孫貴晉。為減少疫情對務工增收的影響,造甲鄉按照2020年光伏扶貧發電收益的80%用于村里公益性崗位的工資和公益事業建設勞務支出的原則,支持鼓勵貧困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通過設置防疫宣傳、夜間巡邏、環境整治等臨時公益崗和護林護路、秸稈禁燒巡查、保潔、電站管護、老弱病殘護理等長期公益崗,全鄉累計新增申領評議用于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就近就業公益性崗位50個,為部分受疫情影響的“半工半農”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臨時就業提供了解決路徑。
定崗定責強治理。崗位發布、個人申請、研究評議,將選出人員匹配崗位,制定崗位制度和責任。保潔崗位負責村居道路清潔,護理崗位負責照顧好包保的老人并保持其家庭整潔,秸稈禁燒崗位負責全天全域轄內火點巡查……貧困群眾參與公共事物,提高主人翁意識,增加收入的同時,也為村級各項事業開展增添了幫手,緩解了村級工作壓力,更增強了基層社會治理力量。
鞏固成果促增收。根據任務輕重、負責范圍大小確定每個公益性崗位發放工資標準,護理崗位80元/天、秸稈禁燒崗位100元/天……“村里現在設置了公益性崗位讓我在照顧老人的同時還能獲得勞動報酬,既增加了家庭收入來源,還能顧上家里的事。”擔任護理崗負責照顧村居病殘老人的造甲鄉雙豐社區脫貧戶崔化美說到。除了長期公益崗,村居還結合重點工作積極安排脫貧戶參加村級小型公益事業建設,增加短期務工收入。上崗脫貧戶通過力所能及的勞動實現了自身增收致富,更鞏固了脫貧成果。
自光伏扶貧政策開展以來,造甲鄉累計建設村級光伏電站3座,為3個出列貧困村增加了村級集體性收入,為公益性崗位開發提供了工資性來源保障,更增強了貧困群眾對基層黨組織的向心力。收官之年,造甲鄉將持續打好光伏產業增收牌,充分釋放“陽光紅利”,促進就業增收,確保脫貧成色。(撰稿人:武玲, 核稿人:曹濤)
責任編輯:長豐縣委組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