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曉松 綠色產業的追夢人
走進代曉松領辦合辦的長豐縣鄉美苗木育培專業合作社苗木基地,香樟、紅葉石楠、紫薇、木槿等各種彩葉小苗整齊排列,生機勃勃。這一行行的小苗,蘊育著的綠色產業,讓江淮分水嶺上的偏遠小村充分希望。代曉松介紹說:“我們這片苗木長勢非常好,計劃到明年年底的時候就能夠出售一部分苗木了,到時候收入應該能達到100萬呢。”
鄉美苗木育培專業合作社創辦于2014年4月。在此之前代曉松一直在村里從事村主任助理工作。由于看到了近年來苗木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中的商機,他決定投資綠色產業,當上實實在在的“業主”,成為群眾發家致富的“領頭雁”。
然而在創業起步初期,由于缺乏苗木種植技術,代曉松遭遇了小苗成活率低和病蟲害防治難題。就在他迷茫、沮喪的時候,楊廟鎮和農業部門專家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經常趕到苗木基地,了解生產中存在的困難,及時給予技術上的指導,特別在苗木市場分析、 苗木品種等方面,給予了他很大幫助……
攻克了生產技術上的“瓶頸”問題,代曉松更加信心滿滿,全身心地投入到創業中去。目前,苗木基地流轉土地110多畝,培育苗木多達十幾種。雖然栽植的苗木短期內不能上市,不能產生效益,但代曉松考慮更多的是長遠利益。他說:“苗木基地就是‘綠色銀行’,錢暫時是存進去,不久的將來就會慢慢見到效益,那時效益也就越來越好了。”
豸鋪村是一個偏遠的傳統農業村,為了帶領更多的群眾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實現增收致富,代曉松以資金、技術、土地等方式,吸引當地群眾參與到合作社的生產運營中來。同時,他還為入社社員提供苗木生產經營、信息服務“一條龍”服務。如今,合作社已有36戶群眾加入,預期人均年增5000元左右。豸鋪村黨支部書記楊會東說:“現在我們搞這苗木花卉來帶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一定能帶動更多群眾共同走上致富之路。”
隨著苗木基地的穩步發展,代曉松對于扎根農村創業前景非常樂觀。他有一個夢想,那就是:在未來2至3年內建一個近千畝的苗木基地,朝著基本農業、苗木種植以及休閑觀光生態農業等農業產業化方向發展,帶動更多的群眾參與其中……
(楊維禮 陳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