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豐縣:夯實三項機制 激活鄉土人才“新引擎”
長豐縣強化教育、管理、鏈接三項機制,激發鄉土人才干事創業活力,使“土專家”、“田秀才”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中發揮了“傳、幫、帶”作用,促進了鄉村振興戰略深入發展。
夯實培訓機制,提高鄉土人才素質。利用遠程教育網絡、微信公眾號等現代媒體和村(居)農家書屋等多種平臺,向鄉土人才提供和推送農業知識1200余篇、宣傳先進經驗和惠農政策220余條。下派由科技特派員、農業技術專家組成的科技顧問團15個,采取舉辦培訓班、報告會的方式,讓農業專家在田間地頭、種養基地實地“問診”,現場指導授課,傳授農業技術。目前顧問團下鄉460人次,發放各類宣傳資料4400余份。與省內農業高校建立合作培養機制,定期組織鄉土人才參加學歷教育和技能培訓。近年來,共舉辦學歷教育5期、農業技術培訓班15期,培訓農業人才700余名,組織實地觀摩培訓2000余人次。
夯實服務機制,助力鄉土人才創業。定期對全縣鄉土人才進行全面摸底,通過將人才分為種植類、養殖類、傳統食品、工藝制作技藝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等5大類人才,建立鄉土人才庫,做好信息管理。建立鄉土人才創業基地、特色產業示范基地、鄉土人才工作室,打造草莓、小龍蝦文化創業孵化基地12個、農村人才就業示范等基地4個,為鄉土人才創業提供發展平臺。實施鼓勵吸引優秀人才回村發展和回鄉創業的“鳳還巢”計劃,通過政治激勵、報酬待遇、創業支持、表彰獎勵等方式,鼓勵吸引優秀人才回村任職和回鄉創業。目前,共有42名優秀人才回村發展,建立電商+特色農產品工作室2個,草莓文化示范園1個,稻蝦共養示范基地5000畝,來料加工等扶貧企業6個。
夯實鏈接機制,發揮鄉土人才作用。推進“人才+農戶”模式,組織鄉土人才與本地貧困人口開展“一幫一、結對子”和以師帶徒服務活動,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助推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目前,共結對幫扶274對,實現帶動培養各類人才448名,培訓指導群眾1200人次。試點“人才+集體”模式,從返鄉大學生、退役軍人、致富帶頭人中,把政治覺悟高、組織協調能力強、群眾威信高的鄉土人才作為村級后備干部重點培養。目前,有15人“兩委”換屆中選入村“兩委”班子,2人任村(居)黨組織書記。深化“人才+協會”模式,鼓勵鄉土人才創建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發揮長豐草莓、下塘燒餅等特色農產品品牌優勢,將人脈資源向經濟資源、人才資本向經濟效益的轉變。目前,共有以鄉土人才為主組建的農村經濟合作社17家,產品覆蓋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