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廟鎮: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助推鄉村振興
發展農村集體經濟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也是提升農村基層黨組織組織力和服務群眾能力的重要保障。近年來,楊廟鎮堅持黨建引領,多措并舉,努力做大做強農村集體經濟,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奠定堅實基礎。
加大黨委統籌力度,確保抓緊抓實。堅持高位推進,將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作為“書記工程”,成立楊廟鎮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工作領導小組,科學制定發展規劃,探索黨建引領、村社一體、抱團發展、合股經營等多種致富發展之路。夯實政策保障,科學編制項目庫,把其作為涉農項目投入的主渠道,從項目、土地、資金等方面傾斜支持,用政策紅利撬動集體經濟發展動能。健全考核制度,把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納入綜合考核評價、績效考核、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核重要內容,確保集體經濟專人專抓、管理有序、產出效益。
突出支部引帶作用,實現聚智聚力。全面加強村黨支部對集體經濟組織的統一領導,推行村黨支部書記擔任村集體經濟組織、合作經濟組織負責人,充分發揮支部書記“領頭雁”作用。集聚鄉土人才“第一資源”,引導專家服務農村、人才扎根農村、鄉賢建設農村,為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提供智力支持。充分利用農村黨員大培訓、遠程教育平臺、示范基地、農家課堂等平臺,對村“兩委”干部、農村黨員、大戶進行技能培訓,提高黨員干部的“雙帶能力”,選優配強村級后備干部隊伍,優化集體經濟發展人才動力。
優化生產要素配置,盤活資源資產。加大農村三資管理力度,以“改、租、造”方式,抓好老村部、老村辦學校、閑置荒地水域等資產資源盤活。按照集中連片、規模經營的要求,深入實施田園綜合體項目、高標準農田項目、增減掛項目,推動田間工程改造以及基地內主次干道路硬化、生態溝渠建設及電路改造,為產業發展提供基礎硬件設施保障。圍繞產業扶貧實施“一村一策”,推進“一村一品”發展,著力發展農業特色產業和電商、文旅等新經濟新業態,采取“黨組織+公司+農戶”形式推廣“紅橋”模式,實現抱團發展。
堅持特色發展之路,著力做大做強。加快現代農業轉型升級,抓好“優質糧油農業區、綠色果蔬農業區、生態循環農業區”區域規劃建設,全面打造馬郢、龍門寺現代農業示范區、十里井農業示范區,做大做強采摘農業和訂單農業。立足安徽工委舊址和劉云峰烈士紀念館等陣地打造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推動紅色旅游與綠色休閑農業深度融合,初步形成以紅色旅游、農業觀光、研學旅游為支點的休閑農業新格局。據悉,楊廟鎮先后榮獲全國農業產業強鎮稱號、省級首批特色旅游名鎮,馬郢社區獲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國家級榮譽。(黃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