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大鼓聲聲入耳黨史教育推陳出新
“國富民強億兆心,新征程道路越走越寬廣,千秋偉業依靠黨,神州大地百花香,講不盡中國故事山河美,共產黨是永遠不落的紅太陽。”6月9日上午,在朱巷鎮東許村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臺中央,年逾古稀的倪國民精神抖擻,只見他一手敲著大鼓,一手打著夾板,抑揚頓挫,鏗鏘有力,生動鮮活的詞,聲情并茂地唱,50多分鐘的宣講一氣呵成,不時引來陣陣掌聲。在長豐,說起朱巷鎮的倪國民和他的大鼓書,那是無人不知,無人不贊。倪國民是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市第三批理論宣講專家。多年來,他用一面大鼓,一條夾板,給鄉鄰們帶來了許多歡樂。
非遺大鼓添新曲
“十九大報告閃金光,真是開天辟地新氣象,五千年沒有今天好,老百姓幸福安康有保障……”這是倪國民自編自唱的大鼓書《十九大》中的幾句。他別出心裁,緊密結合時政要點,將黨和國家的理論政策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傳統藝術形式——大鼓書唱出來,既做到了理論宣講,又給群眾帶來了歡樂,獲得了一致好評。在倪國民自編《唱長豐》中的大鼓書唱詞中,“各鄉鎮所有危房全推倒,國家給錢建新房,新農村建設投入大,老百姓少掏一點換樓房。新農合醫保在推進,大病小病不要慌……困難戶別緊張,先住院后結賬。”短短幾句,朗朗上口,就把政府的民生政策演繹得通俗生動接地氣。
近些年,他把黨的政策方針,合肥、長豐的發展變化,還有大家身邊人身邊事都納入了大鼓書題材。他創作的《贊中國》、《唱合肥》、《看長豐》、《焦裕祿》等作品,把微宣講、演講、快板、三句半等語言類形式,穿插在大鼓書等表演類戲曲當中,將理論政策用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化形式表現出來,把枯燥的理論生動化、生活化、地方化。每每下鄉演出,他的大鼓書總是村民們最喜愛的節目。倪國民說:“用傳統的形式把黨和國家的好政策,傳唱給大家,我覺得這是一個很有意義的做法,傳統的東西也需要適應新時代。”
百年黨史唱起來
為全面推進黨史學習教育,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 周年,朱巷鎮堅持把黨史宣講作為黨史學習教育的主要抓手,整合各方資源,通過領導干部帶頭講、專家學者系統講、外地培訓實地講、大鼓書宣講等多種方式,掀起宣講熱潮,凝聚奮進力量,推動黨史學習教育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深入人心。
此次鼓書說唱的主題是頌百年黨史,鼓詞結合了《中國共產黨簡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問答》等黨史學習教育指定書目,創作的《崢嶸歲月》高度概括了中國共產黨從成立到領導中國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所進行的艱苦卓越、不屈不撓的斗爭和所取得的豐功偉績,共1800 余字,內容短小精煉,兼顧對稱和聲調韻味。
倪國民對每一個字句都要經過反復推敲,有時候為了改一個好詞經常要想到凌晨。有新想法的時候,倪國民都是先構思,然后找人代寫,最后打印出來定稿。“他雖然年紀大,識字不多, 但是記性特別好,到我這里他背一句,我打一句。能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把國家政策講清楚。”鎮上文印店老板李國春說,“倪老這種堅持創作,好學好問的這股子勁很令人敬佩。”“大鼓我是從小就喜歡聽,那時晚飯后最大的樂趣,就是聽大鼓書。每年一到農閑季節,各個生產隊就會請個鼓書藝人,為鄉親們說書。今天再聽倪國民的大鼓書,這種感受完全不一樣了。
沒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就沒有我們今天富裕安定的生活,我們要永遠懷有一顆感黨恩的心,永遠聽黨話、跟黨走。”在鎮老年大學宣講時,學員黃玉萍激動地說道。如今年過古稀的倪國民雖已頭發花白,但是依舊精神矍鑠。按他的說法就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渾身都有勁。“在建黨 100 周年到來之際,我能發揮特長,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講述革命故事,歌頌黨的光輝歷史,也算是自己向黨的百年華誕獻上一份禮物。”
一直以來,為了讓群眾坐得住、聽得懂、用得上,倪國民用“土話講故事”的方式,把深刻理論生動化、生活化、地方化, 使得理論宣講大眾化,為群眾獻上了一個又一個精彩的節目。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