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精品一区_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久久久_高清久久一区_四虎影视4hu4虎成人

↑安徽先鋒網 ↑合肥先鋒網

長豐縣莊墓鎮:黨建引領扶持壯大村集體經濟

日期:2021/12/17 8:45:37     稿源:莊墓鎮     人氣:372

近年來,莊墓鎮堅持把抓黨建引領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緊扣“黨建強村、產業富村”的發展理念,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的戰斗堡壘和先鋒模范作用,謀劃新思路,探索新路徑,凝心聚力,多點發力壯大新型村級集體經濟,提升村級集體經濟“造血”功能,為鄉村振興打下堅實基礎。截至目前,莊墓鎮11個村(社區),半數以上村級集體經濟已經超過50萬元。

創新發展模式,壯大村集體經濟近年來,莊墓鎮棗林社區以現有特色產業基礎為依托,積極探索創新發展模式,不斷推動農業提質增效,助力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整合資源,激活集體經濟。充分盤活閑置資產,整合土地資源,以土地入股形式經營草莓大棚,幫助群眾獲取利潤分紅。2021年扶貧產業園大棚租金收入共計20.45萬元,玻璃溫控大棚租金收入5萬元,養殖基地租金收入1.4萬元。2021年光伏電站收入6.12萬元。借助莊墓鎮碩然莊園旅游接待中心及配套項目、社區黨建文化中心項目和社區觀光橋旅游扶貧項目,加大推廣鄉村休閑觀光旅游,發展民宿和特色美食產業,集聚人氣,增加集體收入。調整結構,發展集體經濟。充分結合地域優勢,調整產業結構,在原有的特色產業基礎上,結合社區蓮藕基地改造提升項目,著力打造200余畝蓮藕基地,重點發展“藕魚”、芡實、蓮藕等特色水生產業,采取鮮藕銷售和深加工銷售模式,延伸產業發展鏈,穩步增加經濟效益。2021年蓮藕土地補助資金2.12萬元,蓮藕基地經營性收入共計15.2萬元。引領帶動,壯大集體經濟。全力做好特色產業發展,把有技術、有能力的人才引進社區發展特色農業,提升土地耕作能力。同時發揮村級供銷合作社輻射作用,引進合肥競峰農業有限公司、鑫辰家庭農場、林豐農業專業合作社等多家經營主體,創新“合作社+家庭農場”發展模式,把社區群眾帶動起來,不斷提升壯大村集體經濟。截至目前,2021年棗林社區村級集體經濟收入50.29萬元。

盤活閑置土地,發展村集體經濟李莊村位于莊墓鎮西部,距離鎮中心大約5公里,莊順公路穿境而過,村莊北側緊鄰莊墓河,交通便捷。全村戶籍人口3266人,28個村民組,土地確權面積5899.2畝。以往,村居主要以傳統的水稻和小麥種植為主。歷年來由于大多數的青壯年都走出村莊,邁向城市發展,導致農村的耕地大面積荒置。近年來,李莊村“兩委”經過不懈努力,2016年開始對外流轉土地,共計流轉1600余畝,著力在產業結構調整上下功夫。其中用于村集體經濟發展280畝,主要種植蓮藕、芡實、草莓、瓜蔞等經濟農作物。通過土地流轉,李莊村的荒置農田得到有效利用,也為群眾提供了就近就業的機會。截至目前,李莊村村集體經濟年收入已達50萬元。

立足多元發展,激活村集體經濟劉淺社區大力發展訂單農業,壯大村集體經濟,積極尋出路,謀發展,開拓創新。大力發展訂單農業,科技興農打開鄉村振興新篇章。劉淺社區共計流轉土地662畝,用于種植高粱460畝,同時與農業公司簽訂合同,由企業免費提供高粱種子、有機肥料以及科學管理方法。訂單農業相較于傳統農業更有利于科學的進行病蟲害管理,加之今年的氣候條件十分有利,水稻、高粱都呈現一片豐收的景象,村集體經濟達到28萬元。打造農副產品品牌,開創鄉村振興新道路。種植紫皮山芋45畝,2021年山芋的產量較大,社區“兩委”積極與工廠對接,加工山芋粉絲,提升山芋附加值。同時充分利用網絡宣傳,拓寬銷路,在實現增收的同時,積極提供公益性崗位,惠及社區居民,帶動群眾增收。截至目前,劉淺社區集體經濟年收入突破50萬元。下一步,劉淺社區將如何增加村集體收入作為出發點,迸發蓬勃動力投入到村集體經濟工作中去,以科技興農為中心,推動一、三產業融合,推廣小規模深加工等方式為鄉村振興開好新篇!

盤活拋荒土地,增加集體經濟金橋社區依托生態優勢和農業資源,大力引進農業項目,形成“支部引領、產業帶動、產村互動、群眾參與”的發展格局。金橋社區”兩委”經過慎重考慮和研究,決定以村集體名義成立股份經濟合作社,將村民的土地流轉到合作社經營,用于發展紅橋模式,每畝租金500元。截至目前,午季小麥收入29余萬元,秋季紅櫻子高粱收入30余萬元。同時積極發展扶貧項目二代棚建設,草莓大棚租金收入10萬元。大力發展養殖、種植和旅游等優勢產業,引進安徽智慧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魚植工廠”項目,著力推動金橋田園綜合體現代化發展,帶動促進經濟發展,一定程度上解決附近群眾就業,增加收入。截至目前,金橋社區集體經濟累計年收入70萬元。

黨建引領,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2021年以來,張圩村“兩委”緊盯集體產業發展,積極探索集體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依法成立禾木土地股份合作社、張圩村經濟股份合作社,依靠2020年高標準農田建設基礎,發揮土地集中連片、道路完善、設施完備等優勢,以“黨組織帶動、黨員帶頭、農戶參與”的形式為農戶提供土地流轉、農事經營、土地托管等服務。村集體經營性組織將整治好的土地統一入股,一方面進行大戶流轉,收取管理費用;另一方面由村集體經濟自主經營,用于種植瓜蔞、小麥、水稻等。在產業布局上,積極引進有技術的種植大戶到村發展,盤活土地資源,新建草莓種植基地130畝,小麥、水稻種植1200畝,稻蝦供養500畝。有效帶領村內剩余勞動力穩定就業,為本村群眾增收穩定脫貧帶來了基礎保障。在集體產業發展上,種植200畝瓜蔞,采取瓜蔞子深加工銷售模式,延伸產業發展鏈。通過實地采購、點對點配送等方式,與企業建立長期合作,穩步增加經濟效益。2021年光伏電站收入6.18萬元。截至目前張圩村集體經濟收到已達到50萬元。

因地制宜發展產業,壯大村集體經濟徐崗村位于莊墓鎮西南邊,西鄰壽縣大順鎮,地理位置較偏僻,加之大量勞動力外出,所以拋荒地逐年增多,每年耕種面積甚至不足50%。2020年村“兩委”經過慎重考慮和研究,決定以村集體名義成立股份合作社,讓村民的拋荒地入股合作社,合作社統一耕作,農民每年都能拿到一份穩定的土地分紅。形成“合作社+村集體+農戶”三方共同受益的產業發展格局。今年以來,徐崗村以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為抓手,不斷整合資源,多點發力,探索新路徑新辦法,著力推動村集體經濟發展駛入“快車道”。由2020年集體經營100畝農業產業,擴展到今年的361畝,主要種植小麥、水稻,目前年收入已達50萬元以上。作為省級美麗鄉村,徐崗村堅持黨建引領,立足自身資源稟賦,全面開啟更高水平美麗鄉村新征程。抓住徐東中心村“自然村落”屬性特點,在原始村莊的基礎上完善基礎設施、提升人居環境,既保留了村莊特色和鄉村文化,又提升了鄉村面貌,改善了生活環境。同時堅持以群眾需求為導向,重新規劃村莊布局,積極改造“微空間”,打造“微陣地”、“微景觀”,從細微處改善鄉村風貌,建成美麗宜居鄉村。(撰稿人:書梅;審核人:韓雅婷)


責任編輯: 
網友評論
發表評論
processed in 0.0508 seconds,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