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屆一周年丨造甲鄉雙河社區:同向發力點亮“振興名片”

一年365天,在歷史長河中只是短暫一瞬,然而發生在造甲鄉土地上的深刻變化,卻足以為時間的價值找到生動注腳。2021年,造甲鄉13個村(社區)基層黨組織完成了換屆,換好是基礎,干好是關鍵。造甲鄉雙河社區緊緊依托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和綠色生態資源,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帶動地方經濟發展,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奮力點亮紅源小鎮的“振興名片”。
提升“組織力”,強化基層治理。以村“兩委”換屆工作為契機,通過多方式、全方位拓寬選人用人渠道,充分挖掘人才資源,將群眾基礎好、有事業心和責任心的鄉土人才充實到村“兩委”班子。新聘了全日制本科大學生作為后備干部,壯大村級組織力量。一年來,雙河社區堅決落實黨的領導和全面從嚴治黨要求,扎實推進“四事四權”工作法和“四議兩公開”制度,確保工作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在黨建引領網格化治理上,黨總支書記作為一級網格長,帶領村干部日常巡查、入戶走訪;村干部為二級網格長,負責組織聯絡三級網格長、動員黨員、志愿者;由包組網格長擔任三級網格長,深入村民組內,召開板凳會,動員群眾參與基層治理工作,拉近了與群眾的距離。同時加大年輕干部的培養力度,著力提高年輕干部的群眾工作能力和應急處突能力,充分激發黨員干部的工作熱情、團隊意識和進取精神。
增強“致富力”,激發產業振興。依托豐富的生態旅游資源,堅持頂層設計,完成村域規劃編制,依托雙河水庫、合肥北鄉雙河景區等資源,以觀光大道為軸心,以雙河水庫岸邊為帶,建立農業產業示范區、旅游服務業觀光區,打造雙河現代農業示范園、紅色旅游文化產業園等,形成“以紅帶旅、以旅促農、農旅融合”的產業體系。通過土地流轉為綠色農業、生態農業、高效農業做好空間上的部署,通過自主經營的耕地、林地預計2022年底經營性收入逾200萬元,在農村發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上更進一步。
凝聚“向心力”,共樹文明新風。充分挖掘紅色資源,通過中共合肥北鄉支部紀念館等紅色革命舊址講述黨的故事、革命故事、根據地故事、先烈故事,持續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在重溫紅色歷史中凝聚人心、匯聚力量。大力開展以“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優良傳統”為主題的鄉風文明創建活動,讓廣大村民群眾自覺接受紅色文化熏陶,不斷提升群眾的道德素質,形成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良好氛圍。全面啟動小微權力“監督一點通”平臺建設,堅持應公開盡公開、以公開促公正的原則,主動將小微權力運行過程和結果信息在平臺公開公示,讓干部感受到監督、習慣被監督,充分保障群眾的知情權、決策權、參與權、監督權。(撰稿人:扈孝瑋 審核人:唐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