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豐縣楊廟鎮:黨建引領 “五色”融合 助力鄉村振興
近年來,在楊廟鎮黨委、政府的大力領導和指導下,陶店村黨支部緊緊圍繞鄉村振興戰略總要求,堅持黨建引領,聚力“五色融合”,濃墨重彩,給鄉村“上色”,五色交輝,相得益彰,繪就了一幅宜居宜業美麗鄉村新畫卷。
突出“紅”色,凝聚紅色力量彰顯黨員擔當。陶店村黨支部高舉黨建大旗,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一方面,通過調動廣大黨員參與村發展的熱情和積極性,讓他們積極參與到黨支部的日常工作中,注重發揮好“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一名黨員就是一個標桿”的先鋒模范作用,激發他們的榮譽感和使命感,努力踐行新時代的使命與擔當;另一方面,通過“三會一課”制度,組織黨員參觀紅色歷史教育基地、重溫入黨誓詞、為黨員過“政治生日”、上廉政黨課、與黨員談心談話等系列學習活動,點亮黨員“初心”,全面增強黨員干部沖在前、做在先的主動性。
聚焦“橙”色,齊聚橙色愛心致力暖民行動。緊扣“十項暖民心”行動,陶店村“兩委”聯合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志愿者,強宣傳、重落實,全方位推動實施“暖民心”行動。“以前天一黑,大家就回家了,現在村里不僅有了文化廣場,還安裝了健身設施,飯后還可以出來散散步,鍛煉身體,這都是黨的好政策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變化呀,”陶店村甲道組村民楊大爺高興地說。從“小切口”入手,聚焦十項老百姓急難愁盼的民生問題,全力以赴辦好人民群眾牽腸掛肚的民生大事,做好人民群眾天天有感的關鍵小事,提升轄區村民的幸福感和滿意度。
圍繞“金”色,盤活閑置資源撬動產業發展活力。陶店村黨支部,結合村情實際,通過支部領辦合作社,找準致富項目,利用好現有資源,盤活閑置資源,流轉土地690畝,建設美國薄殼山核桃產業園,引入資格齊全、管理科學的舍予科技有限公司進行苗木產業基地山核桃林的日常維護與林間套種,合作發展,共謀振興。此外,通過學習“大路模式”經驗,流轉土地2000余畝發展高粱和小麥輪作,全力盤活村集體經濟帶動農民增收,不斷增強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全面提升村級集體經濟實力。
著眼“綠”色,果蔬大棚綠意濃特色產業促增收。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關鍵,也是實現農民增收、農業發展和農村繁榮的基礎支撐。走進陶店村小沖組扶貧產業園,映入眼簾的一排排果蔬大棚,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閃光,棚內的瓜果漲勢喜人,工人穿梭期間一派忙碌景象...。近年來,陶店村堅定不移走綠色發展之路,把發展大棚蔬菜瓜果作為村民增收致富的支柱性產業,也為村里零就業家庭、農村剩余勞動力等提供了更多增收致富途徑,使“大棚經濟”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一把“金鑰匙”。
點亮“藍”色,區域聯動推進農旅融合促發展。陶店村充分發揮交通便利、基礎設施條件良好、受馬郢社區輻射等區位優勢,盤活位于倉屋組兩畝閑置建設用地,在倉屋組建設鄉村寫生基地文旅項目,可容納200人以上的寫生群體的生活住宿場所、生活服務場所等,直接帶動村集體三產發展。此外,目前陶店村甲道組宜居宜業人居環境整治提升項目正在實施,因地制宜實施規劃布局,環境提升結合傳統民風,村莊形象得到較大改善,結合每戶實際情況,推動發展小微經濟,結合鄉村研學休閑旅游,打造可復制推廣的先行樣板模式,繼而逐步推動全村發展。
一系列形式多樣的紅色主題活動、一場場豐富多彩的暖民心行動、一片片隨風搖曳的高粱和翻騰著滾滾的金波的麥田、一棚棚長勢喜人的瓜果蔬菜、一棟棟富有美麗田園風景文化的鄉村旅游寫生基地......在黨的百年光輝照耀下,在楊廟鎮黨委、政府的領導和指導下,具有五彩相伴的陶店村正闊步邁向鄉村振興的康莊大道。(撰稿人:葛文君 審核人:魏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