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豐縣羅塘鄉:千畝芡實采收忙 水中喜撈“黑珍珠”
日期:2023/12/14 9:24:20 稿源:肖維艷 人氣:176

眼下,長豐縣羅塘鄉瓦埠湖畔千畝芡實開始采收,一條條采收船下到水中,將芡實果從泥水中吸濾出來,預計可捕撈芡實60萬斤,產值300多萬元。
冬日的暖陽下,位于羅塘鄉樊祠村的安徽省徽芡生態農業科技公司芡實種植基地,機聲隆隆,千畝芡實忙著收獲,三條采收船在水中來回穿梭。水下芡實經過吸盤自動脫粒、過濾、沖洗后被收集到船上。機械采收能過濾掉泥沙和雜草,20多分鐘采收一袋,大大提高了芡實采收效率。“水面下都是芡實,葉子腐爛后,就用高壓吸船把它吸上來。”安徽省徽芡生態農業科技公司生產廠長何仁永說,一條船一天大概能打三四十包芡實,每包大概在一百六七十斤。
芡實又稱雞頭果,藥食同源,被譽為“水中人參”,市場前景廣。芡實對水質要求較高,而位于瓦埠湖畔的樊祠村有著良好的生態環境,很適合芡實種植。去年通過樊祠村兩委招商引資,安徽省徽芡生態農業科技公司在樊祠村流轉1200多畝地種植芡實,并利用“沉睡”多年的閑置場地辦起加工廠。“每年四五月份開始種植芡實,10下旬采收,目前已采收30多萬斤。”何仁永如是說,到12月底能采收結束,預計可采收60萬斤芡實,大概產值在300萬元。
成熟的芡實在陽光下泛著光澤,就像“黑珍珠”。采收回來的芡實,經過晾曬半干后,首先進行原料的分級,再根據等級進行加工,最終加工成20多個規格等級的芡實產品,銷往醫藥企業或保健食品市場。
為推進鄉村振興,增加集體經濟收入。近年來,樊祠村因地制宜發展芡實、蓮藕及水產養殖等特色產業。水中“黑珍珠”不僅讓種植戶獲得不錯收益,還為村強民富注入了不竭動力。“每年給村里集體經濟帶來純收入60萬元左右,村里剩余勞動力也能進廠務工增加收入。”羅塘鄉樊祠村黨支部書記樊宗磊表示。(審核:樊晶晶 撰稿人:杜剛 鄭宇軒)
責任編輯:李家琳相關文章
網友評論
發表評論
上一篇:
長豐縣羅塘鄉:學習身邊榜樣 凝聚奮進力量
processed in 0.0469 seconds,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