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豐縣崗集鎮:深耕“四味課堂” 激發黨員教育“內生動力”

近年來,長豐縣崗集鎮堅持黨建引領,以“四味課堂”為載體,創新黨員教育管理模式,通過“先鋒課堂、庭院課堂、云端課堂、實踐課堂”,推動黨員教育走深走實。
先鋒課堂強黨味,頭雁領航聚合力。堅持“書記帶頭、榜樣示范”,以“先鋒課堂”筑牢黨員思想根基。一是書記領學鑄魂。村(社區)黨支部書記圍繞黨的二十大精神、鄉村振興等主題,結合村內產業發展、矛盾調解等實際案例,開展“微黨課”80余場,用“鄉音土話”解讀政策,推動理論學習“接地氣、入人心”。二是模范宣講聚力。邀請全國道德模范胡文傳、長豐好人等先進典型,講述初心故事、分享家風傳承,通過“身邊人講身邊事”激發黨員群眾共鳴,累計舉辦道德講堂3期,覆蓋黨員群眾1500余人次。三是送學上門暖心。針對行動不便老黨員,組建21支“紅色送學小分隊”,開展“板凳黨課”“庭院宣講”19次,贈送學習資料100余冊,確保黨員教育“不掉隊、不漏學”。
庭院課堂增土味,鄉土資源活學用。深挖本土資源,將教育陣地延伸至農家小院、田間地頭。一是“板凳會”議民生。依托黨建微陣地、種植基地,組織黨員群眾召開“庭院學習會”“紅色茶社”30余場,圍繞土地流轉、環境整治等議題開展討論,收集意見建議145條,推動解決路燈安裝、溝渠清淤等實際問題62件。二是“田間課”促發展。邀請農技專家、致富能手在葡萄種植園、草莓大棚開設“實踐教學點”,現場傳授種植技術,帶動40余戶村民增收,村集體經濟逐年增長。三是“紅色研學”傳基因。利用“七一”等重要節點,組織黨員赴本地紅色教育基地參觀學習,開展“我的入黨故事”分享活動,邀請退休老干部講述奮斗歷程,賡續紅色血脈。
云端課堂添鮮味,數字賦能提質效。借力“互聯網+”,打造全天候、立體化學習平臺。一是“指尖課堂”隨時學。依托學習強國、省市縣先鋒網、黨員微信群等載體,推送“有聲書”、《榜樣》系列視頻等學習資料260余條,黨員日均在線學習時長超30分鐘,實現“掌上充電”。二是“遠教黨課”互動學。常態化開展“10號遠教課堂”,改變傳統黨課“理論灌輸”教學模式,實現黨課由“說教式”向“交流式”轉變。鎮21個遠教終端站點精準設置課程,廣泛開展“紅色影視播放季”“安徽黨員大課堂”活動,弘揚主旋律。三是“積分管理”激勵學。推行黨員學習積分制,將線上學習時長、參與討論次數納入考核,2024年共評選“學習標兵”30名,激發比學趕超熱情。
實踐課堂顯真味,為民服務踐初心。堅持“學用結合”,推動黨員教育成果轉化為惠民實效。一是“一線攻堅”解難題。組建“黨員先鋒隊”“崗小集”等志愿服務隊39支,在防汛抗旱、矛盾調解等急難任務中沖鋒在前,2024年成功化解鄰里糾紛118起,參與夜間值班巡邏650人次。二是“結對幫扶”暖民心。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10次,黨員結對困難群眾140戶,協調解決住房修繕、醫保代繳等“急難愁盼”問題87件,群眾滿意度達100%。三是“聯建共建”促發展。與周邊企業黨組織建立黨建聯盟,分3批組織30余名黨務工作者赴江浙等先進地區考察;創新“黨支部+合作社”模式,帶動鎮域草莓、火龍果等特色農產品銷售路徑。
下一步,長豐縣崗集鎮將持續深化教育模式創新,擦亮“崗小集”等志愿服務品牌,為新時代農村黨員教育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崗集經驗”。(撰稿:楊玲玲;審核:周永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