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自愿 科學務實 做強產業
日期:2013/12/20 稿源:長豐先鋒網 人氣:104
群眾自愿 科學務實 做強產業
——一個小村莊的“健美”之路
歲末年初,國家農業部傳來喜訊,水湖鎮費崗村被確定為全國“美麗鄉村”創建試點鄉村,這在我市僅有3個鄉村入圍。而此前,費崗村推行的“群眾自愿、科學務實、做強產業,推進美好鄉村建設”的探索給人以啟迪。
尊重農民意愿 不搞急功近利
費崗村原先由于“路不平,燈不明,水不清”以及環境差而聞名。去年,伴隨著合淮阜高速至長豐縣城連接線的開通,該村利用地緣優勢,先后實施“生態宜居村莊美、興業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諧鄉風美”的“健美”工程。在推進過程中,水湖鎮黨委、政府不當急功近利的“推手”,而是把農民意愿作為第一信號,對全村650多家農戶進行逐家走訪。在征得村民同意、簽定承諾書的基礎上,該村成立了以村民代表為主體的項目理事會,民主選舉了24名理事會成員,制定了相關章程,規定:凡涉及到美好鄉村建設事宜,必須以“群眾同意、群眾參與、群眾監督”為原則。依據這一原則,經過廣泛征詢意見,該村及時制定了村莊規劃建設路線圖。在改造建設的過程中。村民主動上陣、投工投勞、修路挖塘、打凼植樹、清除雜草、打掃衛生、全程參與。村黨支部書記丁憲喜推心置腹說:“沒有群眾參與,美好鄉村建設只能是‘麻袋銹花——底子不好’,難以成器”。
保持原始原貌 不搞“推倒重來”
水湖鎮黨委一班人認為,加快城鎮化進程與建設美好鄉村是一塊硬幣的兩面,并行不悖是發展要義,不能錯誤地將打造美好家園單一理解為“推倒重來”,建起高樓,矗起大廈,而應視之為改善基礎設施過程,導入現代文化過程,提高農民素質過程,實現公共服務、社會福利過程。
為此,費崗村在推進新村建設中,不搞大拆大建,而是注重夯實基礎,保持原貌。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該村開通了自來水,興修入村進田道路6000多米,硬化渠道1200多米,修建下水道950米,完成村莊綠色以及道路綠色近5萬平方米。在文化體育設施建設方面,興建了3個群眾文化活動廣場,共達2300多平方米,打造了文化墻,興建了標準化藍球場,添置了部分乒乓球臺以及健身器材。同時全村安裝了54盞太陽能路燈。
為了保留村莊的風貌特色,該村因戶制宜,一戶一策,采取“保留一批,改造一批,裝飾一批”的方法,對村莊進行“美體、換衣、戴帽”,同時將原有的“雞口田”設置了“籬笆墻”,分戶打造成農家菜園。該村還對原有的5口塘壩進行挖深、拓寬、綠化,既能保證農田灌溉需要,又適應觀光、垂釣需求。
挖掘特色優勢 做強產業支撐
費崗村擁有耕地面積3369畝,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這里便“戀”上了草莓種植。在推進美好鄉村建設中,費崗村始終把“挖掘特色優勢,做強產業支撐”作為第一要務,確保農民住上新樓,生活不愁。
去年以來,由村兩委牽頭,通過政策引導、土地流轉等方式,打造了兩處共700畝的草莓精品采摘園,保證了生產空間的集約高效。與此同時,積極申報市級獎補項目,將費崗村變為草莓設施栽培標準化基地,揚起了“中國草莓第一村”的大旗。不僅如此,該村爭得旅游部門支持,將村莊打造成了“進村入巷賞美景、進戶入居品土菜、進園入田摘草莓”的鄉村旅游佳地。
12月18日上午,盡管“北風吹樹急,水聲冰下咽”。然而,記者在費崗村草莓大棚里看到的卻是“萬點碎紅我最艷,幽姿淑態吐天香”的誘人景象。42歲的田多銀告訴記者,費崗村實施“美好鄉村建設”工程后,由于政府服務到位,他家光草莓一項,年收入就達10多萬元。
(孔憲昌) 責任編輯:長豐縣委組織部
相關文章
下一篇:
長豐縣左店鄉“一線工作法”拉近干群魚水情
processed in 0.0469 seconds,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