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豐縣羅塘鄉圍繞“發展創先進,強化指導爭優秀”扎實做好第四批選派工作
日期:2012/3/26 稿源:長豐先鋒網 人氣:130
第四批選派干部到村工作以來,長豐縣羅塘鄉黨委認真履行職責,嚴格按照省市選派工作要求,圍繞“發展創先進,強化指導爭優秀”的目標要求,扎實做好第四批選派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加強領導,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選派工作之初,羅塘鄉黨委就緊緊圍繞“加強組織、發展經濟、富裕農民、鍛煉干部,促進農村全面進步”的目標要求,切實加強對選派工作的領導,為選派干部施展才華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成立了“三選”干部黨支部,定期召開工作例會,傾聽選派干部的意見和建議,研究解決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解疑釋惑,加強工作指導。
實行“三聯一幫”,加大指導幫扶力度。選派干部到村任職以來,該鄉建立健全了“三聯一幫”工作制度,加大對選派干部任職村工作的指導幫扶力度,并把聯系、幫扶的實效,作為相關單位、人員工作實績的重要內容加以考核。在幫扶指導過程中,注意發揮好三個作用。首先是鄉黨委領導率先垂范。鄉黨委書記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多次前往各選派村,現場解決選派干部在生活、工作上的問題,幫助他們理思路、明目標,開展幫扶指導,有些鄉干部還帶著選派干部跑項目、爭資金。其次是相關部門積極配合。特別是鄉經濟發展辦、財政所、農綜站、扶貧辦等相關經濟部門,根據部門特點,在項目論證、立項、實施以及資金的扶持上給予有力的支持與指導。三是鄉組織辦熱忱服務。兩年來,在鄉組織委員的帶領下,組織辦工作人員經常深入到各選派村,使選派干部較快地進入角色,做出工作成效。同時,鄉黨委鼓勵選派干部作為群眾的代言人,積極反饋,定期匯報。鄉黨委根據選派干部提供的信息深入調研,作為制定政策的依據。
規范管理機制,抓好教育培訓管理。該鄉把加強對選派干部的教育和管理作為做好選派工作的基礎和前提來抓。在管理措施上,注重抓好各項管理制度的制定和落實。嚴格執行考勤制度(包括考勤制度、住村制度、請銷假制度、工作日志等制度)、工作制度(包括選派干部例會制度、重大事項報告制度)、督查考核制度等等,對選派干部和選派工作進行全方位的管理。同時,我鄉認真做好對選派干部的跟蹤管理、培訓、指導和考核工作,每個月召開一次選派干部工作例會,協調指導工作,幫助解決存在的問題,堅持經常性檢查與重點督查、明查與暗訪相結合,抓好各項制度的落實。在管理手段上,注重發揮選派單位、鄉黨委、政府及選派村的作用,形成以鄉鎮黨委為主,選派單位和選派村相互配合的齊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在強化管理的同時,為適應農村工作需要,我們根據選派工作不同時期的工作重點,采取請進來講課,走出去考察等多種形式,每年對選派干部進行2次以上培訓,不斷提高他們的理論素質、政策水平和農村工作能力。
強化輿論宣傳,努力營造良好氛圍。鄉組織辦深入基層、深入一線,對選派干部創造的成功經驗和涌現的先進事跡進行采訪報道,并在縣、鄉門戶網站、先鋒網站、縣電視臺、鄉廣播站、《長豐報》等媒體上宣傳選派工作,集中宣傳優秀選派干部的先進事跡,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正是因為鄉黨委重視,采取措施給力,選派干部務實奮進,在全鄉范圍內形成了“聽民聲、問民計、解民憂、促發展”的良好局面,涌現了一批先進人物和事跡。
全鄉第四批選派干部緊緊抓住“發展”這個強村富民的中心任務,圍繞農民增收和村集體經濟發展,立足村情,制定規劃,著力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堅持從實際出發,按照“安全、高效”和“用足、用活、用好”的原則,盤活當地資源,加大引資力度,拓寬融資渠道,發揮了“四兩撥千斤”作用。張崗村第一書記孟勇,為了促進草莓業的健康發展,協助村民成立了草莓專業合作社,通過宣傳,拓展農民的經濟意識,引導農民對草莓和小瓜的種植的積極性,擴大其種植規模。目前,該村草莓種植已由原來的240畝發展到860畝,小瓜由300畝發展到了700畝;草莓按2000斤/畝、5元/斤計算,共增加收入620萬元,小瓜按3000斤/畝、2元/斤計算,增加收入240萬元,兩項共增加860萬元,從而使農民收入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選派干部們想方設法爭取多方面的支持,認真做好新農村建設規劃編制等基礎性工作。尹集村第一書記夏繼松,積極爭取項目,實現土地整理項目總范圍4095.8畝,爭取市級財政投資1419萬元,在施工過程中對新增耕地率的嚴格把關,工程完成后,經省國土資源廳勘測規劃設計院測繪大隊現場實際測繪,最新的新增耕地率為4.096%,新增耕地167.764畝。該項目整修和新建道路22495.5米,其中建造11條水泥路10377米,田間機耕路12118.5米,新建農橋12座,其中一座14米長的橋連通了淮南史院鄉瓦楊村,開挖和清淤當家塘21口,硬化水渠10698米,涵閘配套996座等工程。土地先行復墾項目,涉及前周圩和后鄉兩個自然村莊,面積150多畝,拆遷農戶房屋99戶、面積11459平米,共計補助拆遷補助資金約289萬多元,項目總資金約644萬元。新增耕地140多畝。這兩個項目極大地改善了尹集村群眾的生產和生活條件。
選派干部們立足民生工程,促經濟,保穩定。戴廟村第一書記楊和良,充分利用“一事一議”建設民生工程,先后投資22多萬元,新建了水電站,多年的干旱問題基本解決;從相關部門爭取項目資金10余元新挖2個當家塘,基本解決了該村農業儲備用水問題;經協調自去年底開始全村600多戶吃上了安全的自來水;進一步改善村里環境,落實了村改廁每戶700元的政策;爭取落實了農村書屋項目以及文化體育活動廣場項目,使群眾業余時間豐富下精神生活。目前累計扶持資金近140萬元。
選派干部們心系群眾,積極創造為民服務優秀平臺。徐廟村第一書記朱大鑫看到原村民服務中心因建蓋時間較長,加之年久失修,存在嚴重安全隱患,且場地狹小,村委會5人擠在一間房屋辦公,村許多活動因辦公場地限制無法開展,已無法滿足村委會正常工作的需要。為了更好地服務村民,方便群眾辦事,使村級工作能夠正常工作開展,他多方爭取項目資金支持,在縣組織部門和縣政府辦、扶貧辦的大力支持下,共籌集到資金30余萬元,修建了新的村民服務中心,新的村民服務中心上下兩層共10間房屋,設有黨員活動室、遠程教育室、農家書屋、人口學校、留守兒童之家等。鄉黨委政府也給予支持,拿出3萬余元,購置了辦公用品、桌椅板凳和圖書等。在他的帶領下,村干部大力宣傳,鼓勵村民到服務中心來學習、娛樂。現在,農家書屋共有各類圖書3000余冊,配置的大屏幕液晶電視借助先鋒站點成為村民學習現代知識的幫手,他還定期組織黨員群眾觀看黨員遠程教育和科技知識培訓,制定了播出計劃,目前已經組織了30多期。(方元珠)
責任編輯:長豐縣委組織部
相關文章
下一篇:
北辰機械黨旗紅
processed in 0.0547 seconds,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