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豐縣崗集鎮大窯村:集體經濟強村富民,激活鄉村振興“原動力”
近年來,崗集鎮大窯村堅持把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真理的有力抓手,精心謀劃、精準施策、精細落實,積極探索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新途徑、新方法,通過強化黨建引領,盤活用好農村資源資產,大力發展特色產業,推動項目、資金、技術向基層一線聚集,切實增強了黨組織的“造血功能”和帶富能力,以村級集體經濟的蓬勃發展激活了鄉村振興“原動力”。截止7月,大窯村集體經濟收入已突破100萬元。
盤活土地資源,激活發展“新動能”。利用“增減掛”項目,大窯村抓住體驗式“研學”熱的契機,堅持黨建引領、整體布局、大膽創新,通過整合建設土地資源,自主謀劃村級“研學游項目”,寫好農文旅結合新文章。通過融合市級專項資金、鄉鎮配套設施資金以及扶持項目資金,大窯村打造出面積5047平方米的綜合樓及宿舍樓,并于今年3月份完成運營管理招標,最大限度釋放了土地價值,盤活土地資源,為村集體帶來55萬元的經濟收益。同時與該項目運營方英雄山黨支部簽訂共建協議,帶動100多名村民就近就業,在不斷推動村級集體經濟提質增效、農民持續增收的同時,也充分發揮試點村的帶動作用,為其他村(社區)提供了集體經濟發展新思路,成為崗集鎮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新亮點。
吸收紅橋經驗,打開發展“新渠道”。“紅橋模式”推廣以來,大窯村結合本村實際積極探索集體經濟發展新路徑,創新經營方式,成立集體經濟合作社,將增減掛項目新增400畝集體耕地用于托管經營,種植小麥大豆等農作物,最大化發揮閑置土地經濟效益;同時按照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動員村民將未流轉的土地委托給村集體統一規劃整理,通過公開發包方式引進經營主體,形成規模化經營,使村民從土地、勞務、分紅等多個方面獲益。在大大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同時,也幫助村民群眾實現了“家門口就業”。截至2023年7月,大窯村共計流轉土地5000余畝,年創收超過40萬元,實現了集體村民“雙增收”。
用好閑置資金,助推發展“新活力”。一直以來,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都是村民群眾關注的熱點和焦點,隨著村集體經濟規模不斷壯大,村級賬戶閑置資金持續上漲,大窯村在“錢袋子”鼓起來的基礎上,按照鎮黨委規劃部署成立長豐縣崗集鎮大窯村經濟合作社,與鎮域18個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抱團發展、共同運營,投資購買了崗集鎮工業區標準化廠房,保障閑置資金發揮最大效益,每年增加了10萬余元的長效穩定收益分紅,真正讓“躺平”的資金、“沉睡”的資源“活”起來,有力推動了壯大集體經濟與鄉村振興落地實施的有機融合。(撰稿人:楊玲玲;審核人:周永峰)